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 工作动态

以清提质 抱团聚力 助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05-29 作者: 来源: 【字号: 打印本页
     编者按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浙江省泰顺县坚持“以清提质、抱团聚力”的原则,不断深化农民合作社“空壳社”简易注销、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的“双十”措施,推进“空壳社”降比、“正常社”提质、“微型社”壮大,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持续深化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成效,促进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全面激发农民合作社参与市场竞争的内生动力。经过5年培育提升,实现农民合作社由数量增长迈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新路。截至2024年底,泰顺县依法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915家、联合社12家。

  一、改革试点“减量”,合作社全面“瘦身”

  在2018年开展全国首批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工作前,泰顺县农民合作社中“空壳社”“僵尸社”占比近50%, 严重影响了农民合作社健康可持续发展,“空壳社”清理成为重点 

  一是科学化定社,摸清“家底”。考虑到泰顺县“九山半水半 分田”的山区实际,制定《泰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摸底调查方案》, 2019年,在全县19个乡镇开展摸底排查,共摸排登记注册的合作1742家。采取“以图管社”模式,对县域内正常经营的合作社基地进行勘察拍照、抠图定位,将合作社基本信息、基地照片、产品信息等数据全部录入温州市智慧农业管理平台。

  二是系统化管社,动态监测依据调查统计的数据分析,充分掌握农民合作社的基本情况、运行能力,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通过在线监测,及时发现数据异常的“空壳社”“僵尸社”。实行动态监管,定期对平台上的所有农民合作社进行“体检”,根据“体检报告”出具“健康”和“亚健康”农民合作社清单,实现系统化管理全覆盖,2019年全县在线监测正常经营社904家、“空壳社”838家。

  三是简易化注销,加速清退。针对“空壳社”注销难问题,制定出台“空壳社”十项简易注销措施,规范和简化注销流程,引导低效农民合作社自行注销。在服务方式方法上创新,委托专员提供注销代办服务,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和税务部门间的联动,通过信息共享,简化注销手续。同时根据农民合作社列异原因,制定“一社一方案”,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指导,激活提升一批因年报未报而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农民合作社,20182024年,累计注销 887家、吊销74家、激活“列异社”171家,实现全县“空壳社”基本消除,存量农民合作社向100%实体化运行发展。

  二、主体培育“扩容”,合作社铸强“提质”

  泰顺县在推动低效农民合作社清理注销“瘦身”的基础上,推动农民合作社“能进能出”,做到质量提升,走上更加健康与规范的发展道路。

  一是加强规范引领“强社” 。先后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十项措施”》、《泰顺县农民合作社发展培育方案》,积极破解当前小打小闹的经济模式,加快泰顺县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提升。5年来,全县新增培育规范农民合作社92家,累计培育规范农民合作社180家。

  二是强化品牌创建“兴社”。加强品牌认证和管理,推广“一 社一品”发展模式,鼓励农民合作社申请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以品带社,以品兴社”,大力推介优势品牌,推进泰顺“三杯香茶”“杨梅”“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和“山友”等地方特色品牌申报。目前,已创成绿色农产品53个,有机农产品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3个。其中农民合作社绿色认证17个、面积26380亩,个数占比32%;地理标志认证三杯香茶授权38家,其中农民合作社9家,面积1577亩,个数占比23.7%; 猕猴桃授权19家,其中农民合作社9家,面积440亩,个数占47.37%

  三是创新人才培育“壮社”。实施“新农人”培育行动,加强农村职业经理人联村带社服务,满足乡村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粮油合作社单产提升培训、农民合作社财务软件培训等,目前已培育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300余人;从涉农部门、乡镇基层干部、优秀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金融机构等队伍中选聘农民合作社辅导员14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比78%,中级以上职称占比92.8%,已服务指导农民合作社160余家。

  三、抱团聚集“合力”,合作社互利“共赢”

  泰顺县坚持农民合作社联合发展、利益共享的原则,有效推动农民合作社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一是产业联姻促提升。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主导产业,鼓励建立产业联盟,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实现“一盘棋”配置资源,提高整体产业链的竞争力。目前,已推动成立茶叶、杨梅、猕猴桃、葡萄、中蜂、茭白等6大类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及茶叶、杨梅、猕猴桃、中蜂协会,涉及农民合作社245家。

  二是金融合作强保障。 积极落实“融资”“融智”“融商”“融 技”等具体举措,制定《泰顺县农户小额普惠贷款实施方案》,县农业主管部门与邮政储蓄银行、县邮政公司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协议》,选派115名共同富裕金融专员,以推出“共富·蓝莓贷”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授权专项贷款额度5亿元,有效解决农民合作社融资难题。例如,泰顺县果乐林农业专业合作社根据种植亩数,向县农商行申请无抵押贷款“蓝莓贷”95万元(利率4.55%),成功扩展农民合作社基地规模。

  三是多方联动助发展引导“场入社”“社联合”,通过资源共享与抱团发展,实现经营收益最大化,制定《泰顺县小农户融入合作组织的实施方案》,促进更多小农户融入农民合作社,依托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等农民合作组织,探索形成“农民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动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目前,泰顺县12家联合社中,以家庭农场为主组建的农民合作社8家,小农户融入率达95%。例如,泰顺县丰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由22家农民合作社联合组成,共有成员120人,共种植猕猴桃、香榧、油茶、杨梅等近1700亩,2023年销售收入201万元,实现利35万元,分配给联合社成员盈余返还32万元,带动了成员增收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