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构 > 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 > 工作动态
科学种田 引领农业新希望——河南省卫辉市太公镇睿嘉家庭农场
科学种田 引领农业新希望
河南省卫辉市太公镇睿嘉家庭农场
来源:中国农民合作社
睿嘉家庭农场位于河南省卫辉市太公镇西寺门村,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金30万元,流转土地325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苹果、桃、红薯、蔬菜等作物。共有家庭成员4名,分别负责全面经营管理、农作物管理和种植、设备维修维护、果品的采收与销售等。
一、科学种田,促产量提升
一是推广种植优质品种。引进抗病性强、抗旱抗涝的“联创839”玉米品种,亩产760公斤,引进“百农307”小麦品种,经过两年试种,亩产稳定在700公斤。通过精选优质粮种,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目标。在2023年卫辉市玉米单产提升项目中,家庭农场玉米单产达800公斤,比普通农户高7%—15%,创造了区域粮食高产纪录。
二是探索节水节肥技术集成。采用滴灌、喷灌等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家庭农场用肥量节约30%。带动周边近5000亩地使用小麦、玉米均衡施肥“三法”(长效肥与短效肥配比用、氮磷钾肥对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用)和“四步走”(玉米茬田旋耕前,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分类施策灌溉返青水、拔节水,施速效氮肥;小麦灌浆时,巧施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肥;小麦后期,控制氮肥)的施肥方式,较好解决了一次性施氮肥量过多、作物长势过旺、易倒伏、结实率低等问题。
三是引入先进机械提高效率。投资70万元购置深翻犁、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播种机、开沟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20台(套),耕耙、播种、收割3个环节每亩节约300元,既提高了作业效率,又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满足家庭农场自身需求的前提下,2023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总面积5000余亩,收入30万元。
二、生态种植,促持续发展
一是绿色防控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开展适期防治、精准防治病虫害,用药量减少40%,每亩节约成本27元;打造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选用抗病优势品种田间轮作,压低虫口密度,营造农作物抗病虫害的田间小气候;在田间设置300多个螟蛾性诱剂和捕蛾器,阻断螟虫繁殖链,降低螟虫繁殖基数,达到生态防治效果。
二是实施分片轮作培养地力。根据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情况,结合不同作物的根系特性和需求进行合理搭配,实行“小麦—红薯”、“小麦—玉米”分片交替的轮作模式,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有效培养地力,种植出的小麦颗粒饱满,容重高达820g/L(一等小麦容重≥790g/L)。
三是秸秆回收实现循环利用。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绿色种植理念,将发展与保护相统筹、生产与生态相协调。一方面,采取秸秆粉碎还田和深翻技术,提高地力,2024年小麦秸秆粉碎还田315亩;另一方面,将秸秆饲料化利用,牛羊粪制成绿肥再用于农场种植,2024年饲料化利用玉米秸秆145吨。
三、多元发展,拓产品销路
一是融入农业产业链条。家庭农场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订单种植与收购。对周边1250亩耕地提供统一生产技术指导、统一耕种、统一植保、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服务,小麦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0.10元/公斤。2024年,订单销售小麦500吨。
二是发展多元种植。家庭农场主郭路华积极参加高素质农民、“头雁工程”等培训,学习增产增效技术。依托毗邻太行山东麓、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旁的区位优势,种植桃60余亩、苹果10余亩、红薯50余亩,实现粮经作物多种经营。
三是增强品牌意识。严把“菜篮子”质量关,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所有批次均合格。2022年,注册“睿嘉塬”商标,实现农产品绿色健康、有源可溯。2023年,家庭农场销售桃24万斤、苹果3万斤、红薯20万斤,实现收入74万元。